發布時間:2021-02-22 |
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報道崇明花博園區建設工地13家施工單位2200余名建設者一同過年
“我是第一次吃到桃酥餅,很香很甜。”
??“慰問品拿到手軟,還有加班工資,想想就開心。”
??“回寢室看到一大袋子慰問品,心里暖暖的……”
??這兩天,在崇明花博園區建設工地,來自全國各地13家建設單位的2200余名留滬建設者,每個人都收到一份頗具上海特色的年貨大禮包:冠生園桃酥餅、大白兔奶糖、光明牛奶、梅林午餐肉、梅林八寶飯……他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吃這些“上海味道”,“雖然沒有回家過年,但這座城市的溫暖和甜蜜,我們感受到了”。
??大禮包來自花博園區建設指揮部的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團。集團黨委表示,花博園區和其他工地不太一樣,各項目分屬指揮部“一室五組”、33家省市花協、15家企業展園等數十家單位和機構,主要施工方就有13家,建設者更是來自全國各地。今年,他們中的很多人響應“就地過年”倡議,我們作為東道主,要讓這些外來務工者過好年。
??與市區相比,這里溫度更低,時不時刮起大風,周邊也缺乏商業配套設施。所以,留守建設者的保暖、伙食,還有過年期間的“年味兒”,成為關注重點。趕在春節前,花博會指揮部籌集了帽子、手套、護手霜、暖身貼等全套防寒物資,一一送到留守建設者手中。同時,農超集團、冠生園、光明乳業等公司,打通貨源、運輸等渠道,精心挑選了帶有上海特色的明星產品和適合節日的休閑食品,為留守的2200余名建設者送上新年大禮包。
??這些“上海味道”很受留守建設者歡迎,部分建設者還把它們“秀”給家人看。
??22歲的彭豪來自河南商丘,去年大學畢業后,成為花博園區花卉生產組的一名花匠,節日里忙著根據不同花卉的特點,施肥、灌溉。對于他留滬過年的決定,起初家里人不太接受。小伙子說:“20多年來,每年春節我都和家里人一起鬧騰,所以我媽批評我,大學才畢業就不回家。”但小彭覺得,一畢業就能參與花博會這樣的大項目,特別自豪,這也成為他說服家人的重要理由,“我給他們說花博會的規劃,給他們看我的工作內容——看,這個溫室大棚里已經種了30萬株花卉,最終要儲備250萬株花卉,未來花博會的每一株花都將從這里送出去,多有成就感。”家人終于同意小彭留在上海,他也把大禮包拍照傳給了父母,“請他們放心,我在上海過年挺好的”。
??花博會指揮部還聯合相關施工單位,為留守建設者舉辦包餃子等年俗活動。同時,各單位對留守建設者進行了摸底,解除他們“就地過年”的后顧之憂。
??28歲的安徽安慶籍小伙子鄭力彬在中交三航局旗下負責園區景觀水系施工管理。起初,他對“就地過年”有些糾結,“項目有些掃尾工作要在節日里加班完成,我原本很樂意與同事一起留下來。但前段時間父親在工作中傷到小腿,我又想回家照顧他幾天,彌補長期在外打工的遺憾。”中交三航局獲悉小鄭的顧慮后,建議他錯峰回家,待年后工程收尾,特批他一個長假回家盡孝。家里人聽說后,都支持小鄭遲些回家,“父親對我說,花博會是國家的大事,讓我安心工作。”小鄭很喜歡大禮包里的桃酥餅,“過段時間回家時,也要給家里人嘗嘗”。
??每位建設者的家人也收到一封來自上海的慰問信:“各位家屬,你們的親人是家里的頂梁柱,是父母的孝子,是妻子的依靠,是孩子的榜樣,是我們上海的驕傲……向默默無聞支持他們工作的各位家屬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云南籍的苗木養護工楊文恩說,家里人看了信,很支持他留滬,“其實在工地過年挺好,減少流動,有利于疫情防控。雖然這是我出門打工那么多年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但爸媽給我寄了些臘腸等家鄉的年味,把大禮包里的上海味道和家鄉味道搭配著吃,估計以后都不會忘記這個特別的春節。”